一、考试目标
1.体育教育学科知识的掌握和运用。掌握大学本科体育教育专业基础课程的知识和高中体育与健康知识。具有在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实践、课外体育活动、代表队训练中综合而有效的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。
2.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知识的掌握和运用。理解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、基本理念和目标,熟悉《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》(以下简称《课标》)规定的教学内容和要求。
3.体育与健康教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。理解有关体育教学知识,具有教学设计、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的能力。
二、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
1.学科知识
体育教育学科知识包括大学本科体育教育专业核心课程、专业基础课程、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体育知识技能。
大学本科体育教育专业基础课程的知识是指:运动生理学、运动解剖学、学校体育学、体育保健学、体育心理学、运动训练学、体育概论等与中学体育与健康密切相关的内容,专业基础课程包括学科专业知识和田径、篮球、足球、排球、武术、体操、等运动项目的内容。
其内容要求是:准确掌握基本概念、运动技术的基本要领,并能够利用这些知识去解决高中体育的问题。
高中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是指《课标》中所规定的内容,主要包括篮球、足球、排球、田径、体操、武术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。
其内容要求是:能够掌握高中体育与健康中的各项运动项目的基本技能,能够准确的进行综合应用和指导实践。
2.课程知识
了解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、基本理念和目标。
熟悉《课标》所规定教学内容的知识体系,掌握《课标》对教学内容的要求。
了解《课标》各运动项目安排的特点。
能运用《课标》指导自己的体育教学实践。
3.教学知识
了解包括备课、课堂教学、体育课外活动、体育教学评价等基本环节的教学过程。
掌握运动项目的基本技术、动作要领等体育教学知识的基本内容。
掌握合作学习、探究学习、自主学习等中学体育学习方式。
掌握体育教学评价的基本知识和方法、掌握课外体育活动的基本知识和方法、掌握体质测试的基本知识和方法。
4.教学技能
(1)教学设计
能够根据学生已有的运动技能水平和体育学习经验,准确把握所教内容与学生已掌握技能的联系。
能够根据《课标》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特征确定教学目标、教学重点和难点。
能够把握体育教学内容,采用比较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手段,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和身体健康水平。
能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,合理安排教学内容,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所选教学内容的教案设计。
(2)教学实施
能创设合理的体育教学情境,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,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练习。
能依据体育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身体发育情况以及认知特征,恰当的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,有效的进行体育课堂教学。
能结合具体的体育教学情境,正确处理体育教学中的各种问题。
(3)教学评价
能采用不同的方式和方法,对学生知识与技能、过程与方法、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进行恰当的评价。
能对教师体育教学过程进行评价。
能够通过教学评价改进教学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。
(4)学校体育工作技能
能够依据学校体育工作的相关规定组织大课间、课外体育活动、代表队训练、体质健康测试等工作。
三、试卷结构
模块 |
比例 |
题型 |
学科专业知识 |
51% |
单选题、简答题、案例分析题 |
运动项目 |
8% |
单选题 |
课程与教学论 |
41% |
单选题、简答题、案例分析题、教学设计题 |
合计 |
100% |
单选题约46.7%,非选择题约53.3% |
四、题型示例
1.单项选择题
(1)围绕关节矢状轴所作的运动属于( )。
A.屈伸运动 B.收展运动 C.回旋运动 D.环转运动
(2) 下列哪类实物含碳水化合物最多?( )
A.蔬菜类 B.谷物类 C.鱼类 D.蛋类
2.简答题
(1)简述研究体育教学模式的意义。
(2)什么是超量恢复?超量恢复的作用是什么?
3.案例分析题
韩老师在一次篮球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的授课中,示范讲解结束后,让学生进行分组练习。像往常一样,韩老师将有先天性轻微扁平足的甲同学编入准备组。练习结束后,韩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半场3对3小组竞赛。比赛过程中,甲同学在一次抢篮板的过程中崴脚受伤,韩老师见状立即让该同学停止运动,并且用冷水冲淋受伤部位。
问题:
(1)韩老师将甲同学编入准备组是否正确?如不正确请说明体育课健康分组的依据及组别。
(2)韩老师处理崴脚受伤的措施是否正确?如不正确,请说明原因;如正确,请补充完整处理办法。
4.教学设计题
根据下列要求完成“足球——脚内侧运球”的教学设计。
教学对象:高一(5)班。
学生人数:男生20人;女生20人。
要求:从教学目标、教学重难点、教学过程、场地、器材以及运动负荷等方面,完成“足球——脚内侧运球”第1课时的教学设计(仅需针对基本部分做出设计)。